起源于川西民间的蜀绣,由于受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影响,经过长期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的独特风格。
蜀绣以其纯熟的工艺和细腻的线条跻于中国的四大名绣之列,在其悠久的发展历史中逐渐形成针法严谨、片线光亮、针脚平齐、色彩明快等特点。蜀绣用成都地区练染的各色散线(较粗松的丝线)或丝线(较细紧的丝线)绣制于本地所造绸缎上。由于选料、制作认真,成品工坚、料实、价廉,长期以来行销于陕西、山西、甘肃、青海等省,颇受欢迎。
据统计,蜀绣针法有12大类,130余种之多,是四大名绣之最丰富者,而70余道衣锦线更是蜀绣所独具。常用的针法有晕针、铺针、滚针、截针、掺针、沙针、盖针等。各种针法交错使用,变化多端,或粗细相间,或虚实结合,阴阳远近表现无遗。这些传统技艺既长于刺绣花鸟虫鱼等细腻的工笔,又善于表现气势磅礴的山水图景,刻划人物形象也逼真传神。解放以来针法绣技又有所创新,如表现动物皮毛质感的“交叉针”,表现人物发髻的“螺旋针”,表现鲤鱼鳞片的"虚实覆盖针"等,大大丰富了蜀绣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
蜀绣绣法灵活,适应力强。一般绣品都采用绸、缎、绢、纱、绉作为面料,并根据绣物的需要,制作程序、配色、用线各不相同。蜀绣常用晕针来表现绣物的质感,体现绣物的光、色、形,把绣 物绣得惟妙惟肖。如鲤鱼的灵动、金丝猴的敏捷、人物的秀美、山川的壮丽、花鸟的多姿、熊猫的憨态等。它还采用“线条绣”,在洁白的软缎面料上运用晕、纱、滚、藏、切等技法,以针代笔,以线作墨,绣出来的花纹线条流畅、色调柔和。不仅增添了笔墨的湿润感,还具有光洁透明的质感。
蜀绣屏风
蜀绣题材多为花鸟、走兽、山水、虫鱼、人物,除以古代名家画作如苏东坡的怪石丛条、郑板桥的竹石、陈老莲的人物等为粉本,又请当时名画家设计绣稿,如《薛涛制笺图》绣屏,就是画家赵蕴玉提供绣稿,由刺绣工艺师加工再创造的一幅佳作。绣制流行图案既有山水花鸟、博古、龙凤、瓦文、古钱一类,又有民间传说,如八仙过海、麻姑献寿,吹箫引凤、麒麟送子等,也有隐喻喜庆吉祥荣华富贵的喜鹊闹梅、鸳鸯戏水、金玉满堂、凤穿牡丹等,富于浓郁地方特色的图案如芙蓉鲤鱼、竹林马鸡、山水熊猫花鸟人物等也深受东西方人青睐。
传世文物有清代蜀绣白缎地人物故事纹帐檐、绿地人物故事纹帐檐、红缎地百鸟朝凤纹帐檐、蜀绣红缎地仕女书画纹枕顶、白缎地花卉纹枕顶、白缎地花蝶纹枕顶、白缎地盘金人物故事图垫片、红缎地五子夺魁图镜心等等。
(现收集63种)
以下视频出自成都非遗【蜀绣针法实录】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7411j7st/?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4b69dfc2914248f7f6c166ddde0d86c2
晕针是蜀绣最基本的针法之一,常用于绣制花鸟、鱼虫、人物等,运用极为广泛。晕针的特点是施针严谨、规律性强、针足排列整齐,从里问外,最后齐边。晕针一方面能用长度话中、均匀的线迹来表现较大面积的绣面,克服了铺针线迹过长容易起抛的缺点,另一方面它又能方便地将不同颜色的丝线均匀渐次地掺入,体现绣品的色泽层次、光影明暗。晕针主要分为二针、三三针、二三针、五针。
绣下一排时以四针为一组,第一针较长,第二针约为第一针的三分之二,第三针与第一针相同,第四针约为第一针的二分之一,以后每组如此反复。绣上一排时,也是四针为一组,每一针起针都遵照下一排的原则,落针都落在下一排绣线的顶端。二二针用于绣同种颜色的绣面时比铺针更方便灵活,针脚亦不受纹样面积大小的限制,线迹长短可随绣者需要调整而均匀适中,不会因绣线过长而起抛,绣面层次更为丰富,实用时更结实耐磨。
三三针也称为全三针,具体绣法是:绣下一排时以三针为一组,第一针较长,第二针约为第一针的三分之二,第三针约为第一针的三分之一,以后每组如此反复。绣上一排时也是三针为一组,每一针起针都遵照下一排的原则,落针都落在下一排绣线的顶端。三三针常用于表现花卉、人物等。它绣面平整、线迹均匀、排列整齐,即克服了铺针一铺到底容易起抛,光泽没有层次变化的缺点,也不像齐针那样有整齐的针口,线迹排列过于齐整,绣线层次缺乏变化。刺绣时如果三三针的针脚排布较密,绣面上会显现针脚构成的斜纹规律子眼,这常用来表现特殊的绣面效应,比如鸟类的羽毛。刺绣时也可以将三三针针迹拉长,其子眼分布则分散不明显,形成很好的晕色效果。
二三针的绣法是:绣下一排时以五针为一组,第一针较长,第二针约为第一针的四分之三,第三针与第一针相同,第四针与第二针相同,第五针约为第一针的二分之一,以后每组如此反复。绣上一排时也是五针为一组,每一针起针都遵照下一排的原则,落针都落在下一排绣线的顶端。二三针是在二二针、三三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法,直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才逐步完善。二三针受机织物缎纹组织的影响,将针脚在绣面中均匀分布,其相邻的针脚呈平行四边形排列,这样就使绣线更易形成镜面反射,故二三针所形成的绣面光泽分外明亮。二三针针法严谨表现力强,绣面平齐光亮、针迹均匀、结实耐磨,在绣大面积色块时,避免了线迹长度过长,针眼痕迹明显的缺点。其晕色效果最为完美,是蜀绣最具特色的针法之一。二三针与三三针的区别在于,三三针在绣面上多次循环后,针眼容易出现排列规律,形成斜向效应的子眼。而二三针中五针的针眼分散错开,不易形成斜向效应,子眼也没有三三针那样明显的规律。
五针与二三针相似但现在应用比较少,他的绣法是:绣下一层时五针为一组,第一针较长,第二针约为第一针的三分之二,第三针约为第一针的三分之一,第四针在第一针与第二针中间起针,第五针在第二针与第三针中间起针,以后每组如此反复。绣上一排时也是五针为一组,每一针起针都遵照下一排的原则,落针都落在下一排绣线的顶端。五针针脚成人字形,多用于绣制年画、仿古人物等。
立铺针是铺针的一种,绣线竖直平行排列。它的绣法是从纹样的边缘起针,在纹样的边缘落针,一针靠一针地排列,在纹样上铺出颜色。铺针的绣法是用绣线在图案内铺出颜色,绣线可粗可细线迹可长可短,线条排列整齐、平行均匀,讲究稀不露底,密不打堆。铺针一般用于铺底,再在上面用其他针法绣花、滚叶脉、拉各种几何锦纹等。
横铺针也是铺针的一种,绣线横向平行排列,他的绣法同利铺针基本一致。
斜铺针是有一定斜度的铺针,它的绣法是:随着图案的边缘起针落针,针足要排列整齐。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斜铺针的斜度,斜度要根据具体的图案而定,例如是刺绣叶片,叶片呈扇形,因此上面的针足排列要稀疏一点,下面的针足排列要紧密一点。
仍例如是刺绣叶片大体绣法与左斜铺针一致,只是刺绣的顺序是从叶片的底部往叶端,底部扇形弧度较小,因此针足排列可以紧密些。叶端弧度较大,因此上面的针足排列可以稀疏一些。斜铺针常用于刺绣柳叶、花茎、兰草等。如果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因此一般的刺绣顺序是从左往右绣。如果是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则从右往左绣。
热线:17821995430 邮箱:123456789@qq.com 地址:某某省某某市某某路某某号
Copright©某某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某ICP备196665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