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为深入营构浓郁的书香氛围,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第二届“书香天府,全民阅读”大会的序幕拉开之际,四川美术出版社携手四川省纤维检验局,联合举办了《蜀绣图集》的新书发布典礼及蜀绣传承分享会。该盛会于2024年4月26日在成都博物馆一层放映厅隆重召开。此次集会汇聚了蜀绣界内的权威专家学者、非遗保护传承人、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学校代表,还有社会各界关心蜀绣文化发展的人士,共同见证了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事件。 蜀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优秀代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蜀绣图集》是一部记录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及其蜀绣艺术珍品的著作,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四川美术出版社联合打造。书中收录了18位蜀绣大师创作的166幅经典作品,约300幅图片,通过精心制作、巧妙设计,完美地呈现了蜀绣艺术的精湛技艺和深厚文化内涵,记录了当代工艺美术大师们的创新成果和蜀绣艺术的现代化进程,是一本图文并茂,具有学习价值、科研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图书。 活动伊始,四川美术出版社总编辑蒋咏宁致辞。她指出,《蜀绣图集》的出版不仅是对蜀绣技艺的一次全面展示,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次有力推动。通过对蜀绣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度挖掘与全面整理,让广大读者深入领略蜀绣的独特魅力,推动蜀绣文化的广泛传播与深入发展。 四川省纤维检验局质量技术科副科长王康建代表作者方介绍了《蜀绣图集》的编写目的和编撰过程,阐述了该书在记录蜀绣技艺、展现蜀绣艺术价值方面的独特之处,并带领现场嘉宾欣赏了蜀绣大师们的代表性作品。他表示,希望通过这本精美的图书,激发更多的人对蜀绣的兴趣和热爱。 活动现场播放了一段蜀绣介绍视频,通过画面和声音的完美结合,生动地展示了蜀绣深厚的文化底蕴。观众们纷纷为蜀绣的巧夺天工而赞叹不已。 蜀绣研究学者、四川大学副教授赵敏充分肯定了《蜀绣图集》一书的作品遴选、内容编排、装帧设计和出版价值,向创作出艺术精品的大师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她指出,蜀绣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川渝地区的历史、民俗和审美观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蜀绣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蜀绣的传承不仅需要大师们的精湛技艺,更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和教育。来自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成都市郫都区安靖学校、成都市天回小学校锦北分校、成都市晋阳小学的学生们现场展示了他们亲手绣制的蜀绣作品,体现了学校在传统文化特色教育方面的成果和年轻一代对蜀绣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最后,活动现场举行了隆重的赠书仪式,四川省图书馆、成都市图书馆、成都博物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都市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省纺织工程学会、四川师范大学、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成都市郫都区安靖学校、成都市天回小学校锦北分校、成都市晋阳小学的代表接受了赠书。作为表现巴蜀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料,《蜀绣图集》将成为更多的人了解蜀绣、喜爱蜀绣的窗口,推动蜀绣文化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 此次《蜀绣图集》新书发布暨蜀绣传承分享会充分反映了非遗传承的重要性,反映了保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以及蜀绣在非遗传承方面的落地与成果。这不仅为蜀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在刘俊芳的绣品工艺美术坊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蜀绣作品,既有用于家装家饰的屏风摆件等大件绣品,也有精美小巧的日用物件。这些作品都是刘俊芳亲手设计创作的。“曲高就会和寡,只有走出去,创造出蜀绣的市场价值,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从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2018年刘俊芳获评锦江区第二届“濯锦工匠”。在此后的几年里,她一直奋斗在振兴和发展蜀绣文化事业的最前线。在锦江区书院街街道总工会的协调推动下,刘俊芳参加了书院职工之家“惠·蜀绣”系列课程,现场给予刺绣爱好者指导,通过扩大传承人群振兴非遗工艺。作为刺绣工艺优秀传承人,刘俊芳受邀参加“文化中国·锦绣四川”友好活动,出访欧洲各国,在奥地利维也纳、瑞士日内瓦、丹麦哥本哈根等地将蜀绣文化发扬广大。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才能激发出蜀绣更多巧思创意,刘俊芳接连推出饰品盒、扇子、方巾、镜子等文创产品,深受年轻顾客喜爱,每年都会收到上万单绣品订单,她也因此成为了锦江区女性创业就业带头人,带动更多女性用巧手雕刻“艺术人生”。
下午2时,随着一首耳熟能详的《蜀绣》歌曲响起,寓意“锦绣山河波澜阔,盛世巾帼迎大运”的蜀绣画作揭开了庐山真面目,随后,20名龙泉驿区本土绣师在国家级蜀绣大师孟德芝的带领下沐手、静心,由孟德芝率先开针,绣师们同时起针开绣。她们用一针一线绣出了蜀绣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用一丝一缕记录了喜迎大运盛事、编织幸福生活的美好期许。 据介绍,此幅作品是在8米超长绣绷上完成,采用“印绣合一”的方式绣制。整个绣制活动将持续70天左右,过程中拟邀请万名蜀绣爱好者线上线下参与绣制,万人共同参与和非遗技艺蜀绣相结合,正是发扬和传承历史文化的最好体现,表达对成都大运会的热烈期盼,“绣”出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作品近尾声时,再由国家级大师做最后封针仪式,整套作品绣制圆满完成。作品完成后,将捐赠给大运博物馆收藏。 成都大运会将是中国举办冬奥会后又一世界级盛会,龙泉驿区秉持“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理念,围绕“借赛兴城”,全力抢抓大运机遇。龙泉驿区“万人蜀绣 喜迎大运”系列活动充分展示非遗文化技艺传承与女性居家灵活就业相结合、蜀绣文化展示与体育盛事举办相融合的生动社会实践,进一步拓展非遗技艺,向全世界推广四川文化。
提及邬学强,大多业内人士并不陌生,早在1992年,他就被授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他绣成的双面“凤求凰”、“麻姑献寿”、“竹海熊猫”均是蜀绣届耳熟能详的作品。近日,邬学强技能工作室经过预审推荐、专家审核评议和公示,被认定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授牌仪式拟定于9月份举行。 头顶光环 十六岁开始痴迷蜀绣 1979年,16岁的邬学强到成都蜀绣厂工作,开始了蜀绣的学徒生涯。“刚开始学蜀绣的时候还是很苦的。”邬学强说,由于蜀绣用的绣针和丝线都很纤细,在绣制的过程中必须要全神贯注,稍有不慎就会出差错。经过三十六年的沉淀, 邬学强已然成为目前蜀绣届技艺最全面的大师之一。他精通蜀绣的每个环节:上料—绣制—装裱。在刺绣过程中,能准确掌握蜀绣产品的配色,色彩过渡和整体效果,刺绣的产品栩栩如生。1981年,邬学强参与绣制的巨幅双面绣“芙蓉鲤鱼”,现存于人民大会堂四川厅;2009年,参与刺绣的双面绣“牡丹鲤鱼”,获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2015年2月8日共九幅蜀绣屏风获得外观专利…… 传承非遗 弘扬传统文化 “我们以蜀绣为主题,以传统的中式家具和川派盆景配套的一个高端‘蜀绣沙龙’形式的蜀绣营销窗口为载体,在‘蜀绣沙龙’内设置体验区摆放蜀绣的绣绷进行现场绣制特色表演以及体验活动,并聘请有一定素质和基础的绣娘为工作人员,宣传、保护四川这一民族民间艺术瑰宝。”邬学强说,“对于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言,蜀绣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发展。”现在蜀绣面临题材古旧、装裱单一、缺乏创新的严重问题。邬学强的工作室以“蜀人画、蜀人绣”为创新理念,大胆地采用产至于四川的金丝楠木框进行装裱,以崭新的面貌赋予这个古老技艺新的生命。 解决就业 带领当地妇女走上致富路 邬学强创立的“成都艺林锦卉蜀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成都绫锦轩商贸有限公司”在成立初期,就在蜀绣行业里迅速发展,现已注册10件产品外观专利,首年产值突破200万,销售额也稳固提升。公司配合安靖镇蜀绣产业基地大力开展蜀绣技能培训,为安靖镇培训中级绣娘30余人,高级绣娘数10人,带动了当地蜀绣产业发展,提升了农村妇女就业率。2014年,公司与都江堰、龙泉两地绣娘签订蜀绣生产网络建设合作协议,由邬学强定期对各妇联所辖绣坊绣娘的技艺进行提升培训,培训绣娘百余人,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农村妇女的就业和下岗妇女的再就业问题。
热线:17821995430 邮箱:123456789@qq.com 地址:某某省某某市某某路某某号
Copright©某某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某ICP备19666577号